201311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院考察并作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成为我院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取得明显成效。

一、围绕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思想认识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13年最早在我院提出。2018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再次强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让农业借助科技的翅膀腾飞起来。”7年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内涵不断丰富,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一个关键(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两藏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三个导向(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原则(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四化要求(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十字方针(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等等,为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领导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农业强省迈进,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为省农科院事业发展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二、围绕“如何让翅膀坚强有力”,不断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首先要解决插什么样的翅膀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强院强所建设提升工程规划,确立了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强院的奋斗目标,并按照总书记“将下面的研究所办出特色”要求,坚持“一所一优、一所一特”推动22个研究所特色发展。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全国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创建“三稳一活”创新机制,自主选题、协同攻关,着力攻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加强人才引育,实现本土院士零的突破,2名专家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首创“第一所长”“产业研究员”制度,柔性引进18名院士和21名知名专家担任“第一所长”,聘任50名企业高管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担任“产业研究员”,今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四是加强条件建设,在东营、济阳新建试验基地4000多亩,与烟台共建胶东半岛创新中心,新增实验室面积5万多平方米,新增49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实验条件显著提升。五是加强开放办院,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与中国农科院等国家队开展战略合作,集聚多方资源服务山东发展。6年多来,全院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年度科研经费先后突破3亿、4亿、5亿元大关,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8项,审定品种302个,9项成果转让收益单项过千万元。国家级成果奖励、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数量4项体现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走在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广大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三、围绕“如何将翅膀插在齐鲁大地上”,不断强化支撑扛牢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翅膀有力之后,关键是解决翅膀插在哪里、如何去插翅膀的问题。一是研发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把翅膀插在产业振兴链条上。目前,全省小麦、棉花、花生、水稻、果树等粮经作物中,我院育成的品种稳居主导地位。其中,研发的济麦系列在黄淮北部麦区和我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60%以上,济麦22连续9年全国种植面积第一,累计超过3亿亩,增产小麦270亿斤,增加产值319亿元,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矮杰”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以1250万元的价格转让,创我国果树品种转让费纪录。二是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把翅膀插在新型经营主体上。围绕总书记提及的寿光蔬菜等13个特色农产品和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共建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基本形成覆盖全省优势主导农业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扶持壮大了鲁研公司、史丹利集团等100多家龙头企业。三是实施腾飞行动,把翅膀插在农民田间地头上。建立博士科研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农业信息服务站等公益性平台761处,近千名科研人员常年服务在生产一线。今年疫情期间,400名科技人员组建27个服务队,开展“战疫情·保春耕”科技服务行动,得到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四是多元化扶持,把翅膀插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科技脱贫模式、选派第一书记和科技副职、设立农科讲堂等方式,年培训技术人员和种养大户2万余人次,用科技力量让农民在脱贫致富路上行稳致远。

四、围绕“让农业借助科技的翅膀腾飞起来”,不断推进改革深化实践,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改革创新,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总战略、“农业科技现代化”为总目标、“实干兴院”为总要求、“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总基调,致力“打造一流农科院、走在全国最前列”,让农民挑上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让农业和乡村借助科技的翅膀腾飞起来、振兴起来。一是加快推进以“农业科技现代化”为核心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总书记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为指导,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科技创新融通化、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科技治理科学化、科技手段智慧化、科技评价精准化、科技伦理诚信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现代科研院所治理水平。二是加快推进以“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认真落实省委领导关于粮食安全和小麦、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等要求,深化实施“藏粮于技”计划任务,建设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和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推动迁飞害虫雷达预警与阻控、植物表型组学研究两个大科学计划工程项目实施。三是加快推进以“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改革科研体制机制,开展山东农业产业需求大调研,按照“世界眼光、中国视野、山东特色”推进学科改革和团队建设,新建一批虚拟研究中心,推进混合所有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把一批研究所推向市场。改革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山东省第一支农业科技成果技术经理人和经纪人队伍,在全国首创实行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制,让更多成果尽快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构建“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暨北方种子交易中心于1028日在历城唐王开工奠基。首届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于1031日成功举办,24项科技成果成交价格1.1045亿元,5项成果成交价超千万元,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改革人才制度,加快实施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工程和齐鲁农科英才培育工程。率先出台破“四唯”十条措施,对突破行业科技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到账经费过千万元等为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均可直聘四级及以上研究员。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学科首席“组阁权”、项目经费“支配权”等五权下放给团队,实施研究任务“揭榜制”、科研经费“包干制”,在全国科研院校中首建服务大厅,为科研人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四是加快推进以“三个突破”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打造。选择烟台招远、临沂费县、菏泽郓城,整县域打造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坚持“解决问题是基础、探索模式是关键、提质增效是根本”,“硬抽人、抽硬人”,成立驻县工作组,脱产挂任“第一镇长”、企业科技副总,人财物全压上形成实物工作量,力争用3年时间,选派300人,投资3亿元以上,在3个县打造若干个科技兴农示范样板。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