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池上镇赵庄村种植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鲁山雪菇”,成为人们争相采购的节日佳品,也为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撑起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的乡村振兴产业。

“‘鲁山雪菇’富含多糖和氨基酸,是市农科院科技人员从野生食用菌菌株驯化成功的食用菌新品种,一个月左右出一茬,一个菌棒能出2至3茬、产鲜菇一斤左右,价格在15元/斤以上,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有了这个‘宝贝’,我们村乡村振兴就有了希望和底气。”近日,在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吉新如数家珍地说。

置身“鲁山雪菇”种植大棚,只见一颗颗晶莹润滑、一元硬币大小的“脑袋”透着金黄,争先恐后地从一个个菌棒里簇拥而出,一眼望去,仿佛“长”出了遍地黄金……据了解,前来的客户中不仅有采购“鲁山雪菇”的,还有不少来参观学习、购买菌棒的。“市农科院的专家手把手全程培训,热心地教我们制菌种、菌棒、管理技术等,连顿饭也没吃,只奉献不求回报,真让人感动!”王吉新说,“鲁山雪菇”口感脆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易储存,市场前景广阔。今年,将辐射带动更多乡村、农户种植,共同实现脱贫奔康。

据正在现场做技术指导的市农科院副院长耿军介绍,2018年2月一次大雪过后,他不顾严寒和危险,登上鲁山寻找优良野生菌种,从一棵软枣树下发现了一种“破雪而出”的野生菌菇,采回去在实验室进行菌丝分离、基质筛选和出菇试验等反复研究、分析、鉴定,证明这是一个金针菇类新物种,可实现人工栽培。因它是在鲁山雪地里发现的,因此得名“鲁山雪菇”。去年,在他挂包的赵庄村,作为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当年为贫困村增收18万多元。

淄博市农科院院长王光明说,“鲁山雪菇”兼具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优势,采用棉籽皮、玉米芯、麸皮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不仅使农业废弃物得以充分利用,还可避免因焚烧而造成污染环境,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产业特点,是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农业转变为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兴产业。“鲁中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野生物种丰富,为农业研发提供了优越条件。目前,市农科院还有两个食用菌新资源正在试验研究阶段,一旦确定是新物种,将为我市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强劲活力。”王光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