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就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对此,山东省副省长陈平介绍:“近年来,山东各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殷切嘱托,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不断完善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夯实基础、厚植优势、增添动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

提高政治站位,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山东省坚持带头谋划推动,定期研究乡村振兴重大事项,多次组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带头落实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山东都将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等,推动任务落实。省委农委印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实施方案,对县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等作出部署。”陈平说。

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发挥省委农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用好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五个工作专班机制,定期调度督促年度重点任务落实。深化省部共建机制,201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订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山东省政府、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省级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

落实优先发展要求,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支持乡村。山东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农村党员干部推进乡村振兴能力得到提升。加大财政支农投入,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资金超过千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达到8%以上。强化普惠金融供给,2022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473.8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支持农业领域领军人才及团队建设,选派2032名教师、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到基层服务。强化用地保障,安排不少于5%的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5年来,得益于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和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陈平自豪地说,“齐鲁大地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乡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乡风文明更加彰显、乡村环境更加优美、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产业振兴方面,山东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近两年连续突破1100亿斤,果菜菌、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为稳产保供大局作出山东贡献。将农民增收嵌入产业发展,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10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的2.43∶1缩小到2.22∶1。

人才振兴方面,构建起从两院院士、泰山学者到农技推广人员、“田秀才”“土专家”的人才矩阵,齐鲁乡村之星每年评选人数扩大到800人,全省11万余名基层人才通过“直评”取得中高级职称,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70万人以上。

文化振兴方面,齐鲁大地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入户、入脑入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美德和信用进村入户,建设“山东手造”非遗工坊,着力打造“黄河大集”等新业态品牌,命名省级文明村镇4296个。

生态振兴方面,山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村为单元、以片区为重点,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500个、“美丽庭院”292万户,加快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带动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组织振兴方面,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和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遍,优化整合驻村工作队伍,目前有在岗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万余名,实现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全覆盖。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信用+”、积分制等做法有效推广。

展望未来,陈平满怀信心:“蓝图已经绘就,山东将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当引领、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