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泰市立足集老区山区矿区于一体、地广人密社情民意复杂的地域禀赋,以网格化赋能增容扩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典型引领、数字赋能、“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获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信用工作标杆城市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标杆站位

一是政府主导,梯级联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宣传部、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各镇街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办公室,指导各村(社区)开展工作;村级建立积分评定议事会,构建起市镇村上下协同、政府部门多点横向联动的全方位组织架构。二是制度规范,机制引领。研究出台《新泰市农村和社区居民诚信积分评价办法》《信用进农村(社区)实施方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规范》等文件,在全市30个监管部门56个领域出台信用监管制度,设立八级信用等级。在乡镇建立“3+N”信用模式,3是必选项为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村规民约,N为可选项即美丽乡村、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模块。各村以家庭为单元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成积分,采用“5-40加减分”的方式开展积分评比。三是收集信息,搭建平台。针对基层小微权力“任性”,健全市镇村三级责任清单,有效整合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政府部门信息,统一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平台管理,为全市539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2万农村居民建立信用档案,做到村民、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一户一档案”。建成全省首个互联共融的“智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成信息归集、村居信用管理、信易贷、信用承诺、大数据分析、数据接口等17个业务子系统,开发微信小程序、建设“信用新泰”网站、联通“泰好办”自助查询机,集信息公示、诚信文化、信用查询于一体,群众可随时随地查询个人信用状况。

强化典型引路,找准突破靶位

一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选择青云、新汶、汶南翟镇等街镇12个村居,先行探索实施“信用+”“积分制”“清单制”的经验。比如,翟镇推动依托“信用贷”“信用借”“信用阅”“信用医”“信用购”等130余项守信激励措施,推进形成村民参与议事效率高的自治,学法守法用法遵法的法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德治。二是着眼操作,完善体系。将参与积分制管理的对象以户为积分主体,每户家庭成员所得积分计入户积分卡,建立积分档案,将每户的积分设定为基础积分、民主评议积分、贡献积分三大类。同时,还设定了道德失范、邻里纠纷乱搭乱建等扣分项目。规范积分管理,严格落实申报、审核、评议、公示、监督等环节,确保公平公正。村委会建立管理台账与积分手册。户可通过口头、电话等多种方式申报积分,并明确时间、地点、事由,提供相关证据。经小组成员核实后进行加扣分,并计入管理台账。坚持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每年末进行核算,积分以交办事务本、加扣分登记册、会议记录本、管理台账、积分卡等为依据,结果登记进档案,第二年重新开始计算。三是分级负责,一网覆盖。建立“市-镇-村(社区)-网格-党员联户”五级治理体系,实施党员“一区五责”包保联户。全市共划分网格2234个,共选配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总网格长880名、网格长1199名、专兼职网格员2754名、网格协管员2365名、“双楼长”4995人,联户党员10909名,每个网格平均服务219户570人,夯实网格化治理的“微单元”

强化联农带农,把牢惠民定位

一是双向发力,兑现积分。一方面公正评价,按分兑现。A+级以上的村民,根据分值的多少不但可以享受米面、鸡蛋、食用油、生活物品等物质激励,还可享受优先推荐为“网格好人”“信用标兵户”“最美村民”“最美网格员”“最美家庭”等精神鼓励,有力提升农村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分级监管,联动奖惩。将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信用管理、资格审查、等级评定、“信易农”激励、联合惩戒等制度举措,融入农产品种养加生产经营全过程,让放心农产品摆上消费者餐桌。二是合力疏解,增加信贷。市农业农村局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紧盯促成新泰农商行培育4个省级、70多个市级金融服务样板村,2022年底,支持新型农业主体贷款余额9.28亿元;配合建行新泰支行率先实现新泰智慧公共信用体系平台与“裕农通APP”互通互联,累计授信512户、7513万;创新实行农户“身份+信用”综合关注评估,A+级别以上居民农户贷款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助力培育起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农业大户2000余家。三是信用赋能,乡村善治。实现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同步联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三年累计受理、解决群众诉求17.24万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9.08%。其中,96%以上的群众诉求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得到解决,越级访、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44.85%、18.95%。